滿載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的陸海新通道班列從果園港出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梁浩楠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趙穎竹)近日,重慶市出臺《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其中指出,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進,奮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聚力形成更多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爭當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勇當內陸省份改革開放探路先鋒,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示范區,更好服務國家區域發展大局、內陸改革開放大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大局、促進共同富裕大局。
《方案》共包含十大方面53條重點任務。
實施提升主城都市區極核引領行動方面,到2027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中西部領先,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6%,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54%,常住人口達到220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80%。
實施建設現代基礎設施網絡行動方面,打造世界級機場群,著力提升國際航空門戶樞紐能級,開工建設重慶新機場,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建成投用,機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達到120萬噸,國際(地區)航線達到115條,通達超過80個全球主要城市。
實施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方面,到2027年,力爭制造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國比重達到10%以上,功率半導體、液晶面板產量邁入全國前三。
實施加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行動方面,到2027年,力爭產生3項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成果,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研發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實現“雙倍增”、總量分別達到1.27萬家和8.6萬家,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2%,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
在實施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行動方面,到2027年,建成2—3個世界級商圈、10個高品質商圈。
實施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方面,到2027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5%左右,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38天左右,長江干流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全國領先,碳達峰碳中和實現階段性目標。
在實施勇當內陸省份改革探路先鋒行動方面,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推進數字化應用,積極打造全市統一的“城市碼”。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市同標準,區縣、鄉鎮(街道)政務服務綜合窗口設置比例達到100%,行政許可事項“最多跑一次”比例達到100%。
實施打造內陸開放高地行動方面,到2027年,進出口總額達到1.1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年均增長率達到10%、位居西部前列。加密鐵海聯運班列、跨境公路班車、國際鐵路聯運班列等,力爭通道貨運量、貨運值年均增長率15%以上,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集裝箱運量達25萬標箱。
實施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行動方面,到2027年,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至2.3∶1。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和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實現“生態富民、強縣富民”有機統一,打造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庫區山區現代化樣板。
實施高品質生活惠民富民行動方面,到2027年,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80歲,城鎮新增就業累計300萬人以上,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力爭達到5萬元以上。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6個,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小于0.015,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不斷增強。